百子湾“最年长”住宅楼焕新
| 日期: 2025-07-14 | 信息来源:北京朝阳新闻网 北京朝阳客户端 | 点击量:32 | 【
打印】【关闭
  加固房屋外墙、升级排水管道、增加公共区域……近日,历经12个月的综合改造提升施工,百子湾地区“最年长”住宅楼——南磨房乡百子湾路1号楼焕新亮相。老街坊们攥着新钥匙,迫不及待地走向“新家”。家住5单元的王桂英大妈满心欢喜地推开门时,不禁感叹道:“这房子改完后,屋内空间更大了,真亮堂!环境也美观了不少!”

  百子湾路1号楼建于1976年,前身是建工木材厂的职工宿舍,王桂英作为首批住户,至今记得当年的场景,“那个年代,百子湾放眼望去几乎全是荒地,这栋宿舍楼是名副其实的‘百子湾1号楼’。”可近50年风雨掠过,砖混结构的老楼渐渐扛不住了:卫生间反水串味儿成了日常,楼梯没保温让屋里冬冷夏热,暖气烧得电表飞转,室温依旧上不去。看着周边一天天繁华起来,这栋楼的“老毛病”成了居民心头的疙瘩,也成了奔向美好生活的拦路虎。

  2024年,南磨房启动了百子湾1号楼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和普通的老房子改造不同,面对老楼结构安全和地下管网的双重顽疾,南磨房乡联合北京建工五建集团打造了“整体周转、全面改造、一次升级”的改造新模式,并在全市首次实现老旧小区住宅改造地上、地下同步施工。

改造的巧思藏在每一处细节里。“居民家的情况千差万别,从改造前的需求调研、方案座谈、周转签约,到施工中的24小时热线接听,再到交付前的预验房和正式验收,听取居民意见贯穿改造始终。”南磨房乡城乡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野介绍,因为老楼的原有结构为砖混结构,这种传统结构形式已无法有效保障结构安全,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后,区住建委与南磨房乡决定采用“外套式抗震加固”施工方案,即在原有砖混结构外部加建全新的外墙,“新的墙体如同坚固的铠甲,可以承担起老楼的承重,彻底终结了老楼的结构安全隐患。楼体加固后,每家新增了约10平方米空间,使室内空间更加宽敞明亮。”

  不光楼体进行了加固,楼里的“系统”也进行了全新升级。“我们对楼里每一户的厨房、卫生间的排水、电路等都进行了升级改造。针对一楼部分住户家里跑水的情况,专为一层住户新装了单独的排水管道,与二层及以上住户的排水管道区分开,彻底解决了一层住户的烦恼。对于二层及以上住户来说,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北京建工五建集团百子湾1号楼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王建锋表示,“我们还将老楼的排烟道、保温层,以及公共区域的适老化设施进行了升级,利用拆违腾退的空间,新增了停车、活动、晾晒区域,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改造完成后,百子湾路1号楼终于“返老还童”。红灰相间的楼体衬着整齐的空调外挂,让人眼前一亮。推开门,室内更是敞亮,偌大的空间、白净的墙体,再不见往日斑驳的痕迹。这栋楼的蜕变,不仅圆了102户居民的安居梦,还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经验”和“南磨房样板”。

  如今,站在焕新的1号楼前,王桂英望着楼里亮堂的窗,想起当年荒地中的初入住,再看看眼前焕然一新的高楼、干净整洁的环境,眼里的笑意藏不住。预计到本月中旬,所有居民都将搬回新家,而这栋老楼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编辑:管理员)
相关志愿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