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志愿者登录

   协会登录

  协会登录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位置:首 页 > 志愿快讯 > 通知公告

我承诺,我将竭尽所能,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困难人群,真诚关怀有需要的人士,为他们带来温暖。

我承诺,我将竭尽所能,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困难人群,真诚关怀有需要的人士,为他们带来温暖。

在线申报志愿项目,展现志愿者榜样的模范作用,共同创造二十一世纪健康、绿色、人文的美好未来。

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2011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关键字: 日期: 2012-06-13 点击量:1207 【
打印】【关闭
        为抓住“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发展良机,全面推进全年工作要点的落实,加强“基础建设年”的相关工作,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形成2011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相关精神,紧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机遇,立足构建社会和谐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奥运、国庆志愿服务工作成果转化,以基础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志愿北京”系列品牌项目为抓手,以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为骨干,完善工作格局,夯实工作基础,主动破解难题,全面活跃基层,抓重点、创亮点、出模式,不断提高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主动促进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协助政府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 总体目标

        完善以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为核心,以市志愿者联合会为主体,以北京志愿服务基金会、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为两翼的“三会一中心”的工作架构。依托“志愿北京”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建立“枢纽型”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打造一批示范性志愿者组织、推出一批“志愿北京”品牌项目、树立一批志愿者典型,将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成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信息中心、志愿者组织的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项目的研发中心、志愿服务成果的转化中心和志愿服务国际交流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倡导,切实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
 
三、 主要任务

        (一)紧抓机遇,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以筹备召开市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契机,发挥共青团带领下的青年志愿者骨干作用,带动形成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基础。
 
        1.推动形成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会同相关单位筹备召开市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章程,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启动全市志愿者注册工作,发布重点项目,部署工作,建立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大会召开后,依托主席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和秘书长会,以及各类专委会、项目协调办等,完善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协调机制。
 
        2.建立“枢纽型”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按照“枢纽型”志愿者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职能,加强二级“枢纽型”志愿者组织的建设,推动基层志愿者组织建设。与打造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相对接,实施“细胞”工程,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微循环建设,提升志愿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完善各级组织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的分类引导,切实发挥政治纽带、业务龙头和管理服务的职能。
 
        (二)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按照“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志愿者能为”的原则,本着“通过一个项目,覆盖一类人群,解决一类问题”的标准,推进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建设,下半年重点在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各类人群两个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切实服务城市发展和民生所求。
 
        3.着力打造“志愿北京”系列项目。在科学规划品牌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在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各类人群两个领域,加强项目运行和研发。一要重点围绕城市公共空间服务需求,广泛开展示范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深入开展“蓝立方计划”,完善“1+4+X”的项目运行模式,将“蓝立方”打造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志愿服务终端平台;同时在公交通枢纽、公园、文化场所、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公园之友”、“博物馆之友”、“平安北京”、应急志愿服务等项目;推进“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模式;认真筹划并开展第二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环北京职业自行车赛等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保障和援助工作。二要重点围绕流动人口及各类人群服务管理需要,深入社区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基层基础志愿服务项目:做实做透“蓝天行动”北京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完善项目运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围绕居家养老(助残)“九养”政策,针对老龄人群,开展“亲情陪伴”、“青春伴夕阳”等助老志愿服务项目;针对残障人士,开展“心目影院”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特殊人群,开展社区矫正、防艾、禁毒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
 
        4.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管理运行水平。建立健全项目培育机制,积极支持各级各类服务民生的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实施。梳理项目管理流程,编制项目运行手册,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总结提炼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经验和规律,形成可用于指导工作的模块化的管理办法。加强项目供需平台建设,依托“志愿北京”信息平台,调研社会需求,研发项目供给,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切实保证服务民生的效果。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制定标准,促进合作,分期分批在青年汇、农民工子弟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公园、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建立500个志愿服务基地。
 
        5.深化志愿服务项目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发挥属地优势,强化与中央在京单位在志愿服务工作上的联系,做好服务,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巩固深化与全国各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广泛开展项目合作、人员支持和成果转化分享。完善北京共青团援疆办职能,通过组织协调、社会动员、项目带动,积极推进对口援建和田项目的落实。完成“通过2008北京奥运会促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联合国合作项目,与联合国合作建立新的项目。广泛参与国际志愿服务,积极选派志愿者参与“海外服务计划”等国际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巩固与德国等国家建立的志愿者交换项目。提高对外国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吸纳更多外国志愿者参与北京志愿服务。继续多渠道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广泛动员,有序推进志愿者队伍体系建设
 
        总结推广共青团在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上的经验模式,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6. 加强“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丰富平台功能,推进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加强内部培训,形成工作机制,提高中心内部各部门对信息平台的使用程度。广泛开展平台使用培训,在部分区县、系统、高校进行注册试点,重点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开展注册工作,使全体团员注册为志愿者。完成民政局、综治办、红十字会、各高校等已有注册志愿者的数据对接和导入。全年分批完成100万志愿者注册工作和15万张志愿者卡发放工作。
 
        7. 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团市委统一领导下,在对全市青年志愿者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制定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性文件。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在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广泛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与基层组织和单位对接,参与并积极开发各类服务民生的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在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中建立志愿者组织,全体团员青年成为注册志愿者,切实发挥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8. 加大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协调资源,统一标准,加强对已认定的10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与相关委办局联系,重点建立多语言服务等10支以青年志愿者为骨干的专业志愿者队伍。高度重视应急志愿服务在参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作用,全面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北京共青团应急工作体系;加强市志愿者联合会综合应急服务总队建设;与北京卫戍区合作设立训练基地,建立“平战结合”的动员机制;组织应急志愿者培训和演练,做好备勤工作;积极面向市民开展应急知识宣教普及等工作。
 
        9. 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建设。制定团体会员管理手册,推进志愿者组织的内部建设。加强志愿者组织的摸底调研工作,对团体会员进行梳理,推进分级管理和分类引导。进一步整合志愿资源,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广泛培育、吸纳各类志愿者组织成为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团体会员成为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示范性志愿者组织。
 
        10.进一步加强党团建设。结合七一讲话精神,以党建带团建,做好中心党总支、团总支建设。根据团市委统一部署,按照“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的“六有”要求和“3+1”工作模式,成立联合会团体会员党总支、团总支,为团体会员中的流动党团员提供服务。总结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经验,号召党员、团员志愿者在所属志愿者团队中建设临时性党团组织。推进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志愿服务在团组织中的全覆盖。依托党团组织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
 
        (四)注重实效,构建志愿服务工作保障体系
 
        发挥市志愿者联合会、北京志愿服务基金会、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的“一体两翼”优势,调动整合团内、团外资源,逐步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11.加强志愿服务基金会建设。按照《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标准,规范基金管理制度和经费使用流程,完善内部治理,实现公开透明。规范“政府投入+社会化募集”的资金来源渠道,全面启动社会募集工作,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切实提升志愿服务募集能力。适度向基层倾斜,对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激励、志愿者保障等方面重点支持,全面提升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争创5A级基金会。
 
        12.推进志愿服务研究工作。召开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通过发布课题和专项研究等方式,建立机制,全面调动智力资源,抢占理论制高点,填补理论空白。要以编纂志愿公益类辞典为龙头,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调查研究和学术研究,推动《北京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1)》、《志愿者手册》修订、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和《志愿服务人物传记》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强政策研究,定期形成志愿服务政策综述,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积极参与国家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认真总结《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实施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修订建议;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支持,保障合法权益。
 
        13. 搭建科学的志愿者培训工作体系。以培养志愿服务管理型人才为目标,做实做透“志愿北京之阳光阶梯计划”志愿者培训项目。要总结培训经验,形成培训模式,在市级层面完成市级重点项目负责人、“枢纽型”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团建百强街乡(镇)团干部培训班。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在基层广泛开展面对志愿者组织领袖和项目负责人的“春芽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培训。建立市区两级志愿者培训基地,完善教学管理、充实培训师资、研究培养方案、开发教材讲义、开设示范课程,打造成为首都特色的志愿者骨干培训学校、社会倡导平台和模式输出阵地。
 
        (五)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加强全市各级志愿者组织及骨干的能力建设是基础建设的核心,是履行带领以团员青年为主的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任务需要,是发挥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职能要求。
 
        14.全面提高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中心办公、财务、人事、后勤保障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执行力。重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定概算、预算、决算等阶段实施制度和监控政策,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逐步推进公开、透明的财务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的规范化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以人为本,建立能上能下、定期轮岗的岗位培养机制;按照专业人才与综合管理人才的不同培养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职业成长道路。加强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强志愿者之家的建设,制定接待、咨询等服务标准,通过培训、督导等形式,提高中心的服务能力。通过模式推广,带领全市各级志愿者组织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15.持久加强志愿者骨干能力培训。以培养全市志愿服务事业核心人才队伍为目标,从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参照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力要求,结合全市工作实际需求,总结分析志愿者骨干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探索利用课堂培训、网络教学、交流学习、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志愿者骨干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继续坚持中心干部联系基层的工作机制,鼓励中心干部参与基层志愿者组织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综合提高通过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16.系统推进志愿文化建设。固化以共青团为特点的志愿先锋文化,不断挖掘志愿文化内涵,形成具有世界城市风格的开放包容的首都志愿文化体系。注重制度安排,在注册、宣誓等环节进一步推广志愿者誓词的使用;制定北京市志愿者形象标识使用办法,加大推广使用力度,提升志愿者的品牌效应。注重理念传播,做好“媒体志愿者沙龙”,丰富宣传渠道,扩大媒体志愿者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领域的覆盖面。注重典型带动,建立志愿者表彰体系,做好各级志愿者奖章评选和志愿者星级评定工作;开展五年一届北京市志愿服务卓越贡献奖和每年一届北京市志愿服务特别贡献奖评选,全年计划表彰优秀志愿服务个人100个、团体50个和项目30个,广泛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注重社会倡导,发行《志愿者》刊物,策划并制作北京志愿者宣传片,创作志愿者歌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进志愿者艺术团建设。通过志愿文化建设,全面培养志愿情怀,广泛凝聚人民群众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通知公告